玉米從播種出苗到拔節這一階段為苗期。玉米苗期主要是長根、增葉、莖葉分化,是決定葉數和節數的時期。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標是苗全、苗齊、苗壯,假莖扁平,植株矮狀,葉色濃綠,根系發育良好。玉米苗期應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保苗補缺
玉米出苗后必須及時查苗補苗。在玉米三葉期以前,發現連續缺苗3株(穴)以上,應及時進行補苗,補苗方法:1.補播種(浸種催芽后播種);2.移苗補栽,栽后要及時澆水,縮短緩苗時間,確保成活。
適時定苗
適時間苗、定苗是減少弱株率,提高群體整齊度,確保適宜密度的關鍵。玉米生長快,應適時早間苗、定苗。間定苗時間過遲,會導致幼苗地下和地上部分相互擁擠,單株營養面積縮小,相互爭肥,爭水影響幼苗健康生長,因此培育壯苗要早間苗,早定苗,應在晴天的下午進行,主要方法有:1.間苗時間在3葉進行,原則是間密留稀,間弱苗留壯苗,去病苗留健苗。2.定苗時間在幼苗長到5葉時進行,拔除弱苗一次性留好苗。3.土壤墑情差,蟲害較重的田塊,間定苗時間應適當推遲,以避免出現死苗、缺苗,導致苗棵不足,影響產量。
中耕除草
玉米出苗后,由于氣溫升高,雜草和幼苗同步生長,土壤水分蒸發量大,出現黃苗和死苗現象。及早中耕除草可以除盡雜草使土壤疏松流通空氣,促使玉米根系深扎,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動,促進土壤有機質分解,增加土壤有效養分。山地玉米苗期除草不少于二道,第一道結合定苗除主要掌握“苗旁淺,行間深”的原則,除盡“夾窩草”;第二次在拔節時結合追肥進行除。這次要深除,切斷伸入行間的細根,促進新生根發生和深扎根。擴大吸收面。結合追肥進行培土,形成分明的墑和溝,培土可促進氣生根的生長,增強玉米抗倒能力,深埋雜草,減少養分水分的消耗,有利于排水防澇。中耕追肥
苗肥追施具有促根、壯苗、促葉、壯稈的作用,一般在定苗后的拔節期進行。苗肥追施的方法、時間要根據苗情、土壤肥力等情況來定:1.對三類苗、移栽苗,同田生長高矮不一的弱苗在幼苗長至5葉時用碳酸氫銨對水追施偏肥,促使弱苗全田生長整齊一致。2.追施拔節肥可彌補土壤養分不足,促進玉米形成壯稈、大穗。拔節肥追施的時間是可見葉片6.5—7葉,播種后35天左右。拔節肥應以速效氮肥為主,畝追尿素20公斤,并進行培土。3.地膜覆蓋的玉米應打洞追施20公斤尿素,并用土覆蓋洞口。防治蟲害
苗期的主要蟲害有地老虎、粘蟲等。防治地老虎可用50%巴丹可濕性粉劑拌炒香的米糠或麥麩(1∶50)撒于玉米地中誘殺幼蟲。粘蟲可用甲敵粉2.5千克加細土15千克制成毒土,撒施玉米心葉內。
科學施肥
化肥:保證施入純氮12-16公斤/畝,五氧化二磷6-8公斤/畝,氧化鉀8-12公斤/畝,或復合肥30公斤;首龇N肥時使用不能與種子直接接觸,防止燒苗。
菌肥:每畝使用果力士微生物菌肥200克,在點種玉米時,混拌細土直接與種子撒入穴內。果力士不但有效預防玉米根部病害發生,還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機質。
微肥:玉米要想正常生長發育、長穗結實,與其它農作物一樣,同樣不但需要氮、磷、鉀,也需要硼、鋅、鐵、鎂、鈣等中微量元素,玉米對硼、鋅的需求尤為突出,建議在播種時,畝施入大掌柜中微量元素肥料5公斤,和化肥一起混均施入,如果在上季種小麥時已施入大掌柜中微量元素肥料,本塊玉米田可省去施用,因為大掌柜中微量元素肥具有持效期長,“種麥時一次施用,小麥玉米都增產”的功效。
謹防禿尖和空稈
雄穗對雌穗的抑制作用。由于雄穗是由頂芽發育而成,生長勢強,雄穗分化比雌穗早7-10天;而雌穗分化由腋芽發育而成,發育晚,生長勢弱。當外界條件不合適時,雄穗會對雌穗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形成禿尖或空稈。
開花期間遇到高溫或低溫造成不能正常的授粉。在開花期間,溫度高于38度時或低于18度時雌雄不能正常開花授粉、受精,形成禿尖或空稈。
抽穗期間遇到伏旱天氣。在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水最多的時候,遇到伏旱影響雄穗的正常開花和雌穗花絲的抽出。造成抽雄提前和花絲延后。在這種情況下花粉生命力弱,致使花絲容易枯萎,造成受精不良,形成禿尖或空稈。
營養不良。雌、雄穗在分化期營養不良,光合面積小,有機物質積累少,使雌穗發育不良造成空稈;而玉米旺長階段,如果養分過多,造成營養生長過旺,導致生殖生長減弱,使向雌穗分配的營養減少,也會導致雌穗發育不良造成空稈。在缺硼、鋅等元素時會造成花而不實造成空稈或禿尖。
連續的陰雨天氣。在開花期間,如果遇到連續的陰雨天氣,光照不足,花粉吸水膨脹破裂而死亡或粘結成團,造成不能受粉形成禿尖或空稈。
栽培密度過大。由于密度大,田間通風條件差。在開花期間受粉不良或因為密度大植株營養不良造成影響雌、雄蕊分化,形成空稈。
粗縮病防治
預防措施:
1.冬春清除田間地邊雜草,消滅灰飛虱繁殖越冬的場所。
2.適當早播,調整播種期,使玉米苗期避開灰飛虱遷飛的盛期。
3.在播種前用藥劑拌種,可用種子量的百分0.2%至0.3%的甲拌磷拌種;也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量的15%;或用75%的3911乳油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量的0.3%。
4.玉米苗出齊后4至5葉期,可施用40%水胺硫磷乳油,每公頃用量450至750毫升對水300公斤噴霧;也可用1.5%甲敵粉,每公頃用量30至45公斤噴粉,每隔7天噴粉一次,共噴2至3次。
治療措施:
1.玉米苗期一旦感染粗縮病應積極采取噴藥防治,可用植病靈、菌克毒克或病毒A與赤霉素、多效靈等植物激素混合噴霧,藥液濃度600至1000倍液,對玉米粗縮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施用硫酸鋅對玉米粗縮病也有抑制作用。
2.在發病田塊應及時清除病株和雜草。并帶出田塊外集中深埋或燒毀。田塊周圍的雜草應及時清除,消滅成蟲產卵場所,這對玉米粗縮病的蔓延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頂腐病防治
玉米頂腐病是近幾年新發生的一種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鐮刀菌引發。主要表現癥狀:苗期植株生長緩慢,葉片邊緣失綠、出現黃色條斑,葉片皺縮、扭曲,重病苗可見莖基部變灰、變黑,而形成枯死苗。成株期發病,頂部葉片短小,殘缺不全,皺褶扭曲,葉片基部邊緣褐色腐爛,葉片有時呈“撕裂狀”或“斷葉狀”,嚴重時頂部4-5葉的葉尖或全葉枯死。有時上部葉片不展開,卷曲成牛尾狀,雌穗小,多不結實,莖基部節間短,莖稈上有病爛斑塊,腐爛部分有害蟲蛀道狀裂口,縱切面可見內部黑褐色腐爛。感病輕的植株可抽穗結實,但果穗小、結籽少;嚴重的雌、雄穗敗育、畸形而不能抽穗或形成空稈。病株根系不發達,主根短小,根毛細而多,呈絨毛狀根冠變褐腐爛。玉米頂腐病危害比較嚴重,要注意觀察,重點防治。
防治方法:
1.選育抗病品種。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在生產上,種植抗病品種能夠控制頂腐病的發生。
2.藥劑防治?蛇x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混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對水噴霧。
3.剪葉促穗。對玉米心葉已扭曲腐爛的較重病株,在藥劑防治同時,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葉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并將剪下的病葉帶出田外深埋處理。
倒伏原因及防治措施
玉米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突然遇到大風暴雨,而出現倒伏。倒伏有三種情況:一是玉米品種特性,一般株高30—40厘米之前生長正常,而后發生倒伏,表現出匍匐生長的習性;二是拔節后倒伏,但自身有恢復能力;三是抽穗時倒伏,植株常相互擠壓,很難自然恢復直立狀態。
倒伏原因除遺傳因素外,生產上遇有降水多,地軟而引起根倒伏。莖倒伏和莖折斷的情況不多,倒伏后新根仍在不斷增加,根系重新扎深長牢。此外,密度過大或施用氮肥過多,遇暴風雨等外力作用,也可把玉米刮倒。
防治方法:
1.選用抗倒伏的玉米品種。
2.玉米倒伏后最好在2—3天內組織勞力突擊扶起來,如拖延時間,玉米長出新根時再扶必然拉斷根系,打亂為增加光合作用而重新調整建立的葉片層次,影響光合作用及輸導養分的正常進行。因此,要抓緊時間搶扶,一旦拖延則不必再扶。3.邊扶邊培土、邊追施速效性肥料。最好兩人一組從倒伏相反方向開始,抓住玉米植株較上部位輕輕拉起。兩株行的3-4株綁在一起。不要先拉壓在下面的植株,防止莖稈折斷,扶正以后及時培土,盡量保護葉片完整,在此基礎上追肥,使玉米生長發育盡快轉入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