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村官 漫畫資料圖
這是中組部首提大學生村官要“適度規模”。是什么原因促使官方出手減員?
大學生村官規模遭遇急剎車
中央對大學生村官工作的部署始于6年前的2008年。當年,中組部等有關部門決定,用5年時間選聘10萬名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此后,大學生村官的計劃和實際規模都迅速擴大。
2010年,中央對大學生村官的扶持力度翻了一倍,提出到2012年,要增加到20萬名。
在大學生就業難的背景下,這一政策也得到高校畢業生響應。據中組部的數據,到2011年,全國累計有200萬名高校畢業生報名應聘大學生村官。
2012年7月,大學生村官“五年計劃”到期之際,中組部等部門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村官工作的意見》,要求到2015年,全國有一半左右的行政村要配備大學生村官,也就是要達到30萬左右。
但最近,這一擴大大學生村官規模的計劃遭遇急剎車。官方首次提出大學生村官規模要適度,被更新并定為“覆蓋1/4的行政村”。
2014年5月30日,中組部召開全國大學生村官座談會,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趙樂際提出:“規模適度”。要合理規劃總量,科學控制流量,注重分布的合理性。用2到3年時間,逐步將大學生村官總量保持在15萬人左右,覆蓋四分之一的行政村。
而按照官方數據,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累計選聘41萬名大學生村官,在崗22萬人,覆蓋了超過1/3的行政村。
也就是說,在未來2—3年內,大學生村官要減少7萬人。
大學生村官門檻將提高
為何要將在崗大學生村官規模減少7萬名?
此次控制大學生村官總量,意在嚴把大學生村官的門口關,提升大學生村官的質量。
趙樂際在全國大學生村官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嚴把入口,好中選優”,要“進一步優化大學生村官的隊伍結構,切實提高大學生村官整體素質”。
據了解,目前,大學生村官的隊伍,確實存在人員結構不太合理,表現在女多男少;非中共黨員干部多,黨員和學生干部少;普通院校多,重點院校少的問題。另外,大學生村官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一些大學生村官把下村當成是臨時過渡的跳板,發現農村和想象差距太大,便產生心理落差,甚至是心理問題。
現實中,部分大學生村官的工作表現上也與最初的預想有很大差距,有的沒有融進農村,不合村,也有的被鄉鎮或縣直部門違規借調,長期不在農村。
也就是說,當大學生村官將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門檻將大大提高。
大學生村官的“二次就業”問題凸顯
而大學生村官在服務期滿了后,這一龐大群體的“二次就業”問題開始凸顯,成為一個必須重視的問題。
按照目前的操作,大學生村官如果未能進入“村委”會,在一個村的服務期限一般為2年。在2年后,這一群體面臨“二次就業”。
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張希賢認為,正是大學生村官“2年之后的出路問題,逼得我們不得不考慮控制規模。”
根據政策,大學生村官在期滿后,若選擇考研深造、考公務員或者定向求職都有優先或加分。但實際情況是,畢業生越來越多,大學生村官考公務員很難考上,加分優勢不明顯。下村工作幾年又使他們脫離了專業,考研和求職也會更難。
2012年中組部等部門出臺的《意見》規定,任滿2個聘期,未當選村“兩委”副職以上干部的,原則上不再續聘。
中國農業大學承擔的2013年度大學生村官發展報告指出,將近3/4的大學生村官最主要的顧慮是:期滿后去處在哪兒。
長期關注這一人群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躍高也發現,大學生村官的待遇很低,出路也很窄。很多人在期滿后,都擠著去考公務員,這導致招考的壓力頗大。江門鶴山市古勞鎮連北村村支書侯錦強說,現在針對大學生村官的公務員招考范圍變得比以前小了。
曾受到習近平接見的天津市武清區下伍旗鎮大學生村官楊代顯表示,一些人因為顧慮出路,在任期里一直都“心里不踏實”,整天抱著復習資料準備國考,沒法好好為村里干事兒。
“大學生村官選聘是組織行為,若解決不了他們的二次就業,將來搞不好就是很大的社會問題”,張希賢說,現在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大學生村官工作的很大負擔,繼續擴大規模,相當于是在人為地制造矛盾和增加問題。
察時局認為,寬松的入口和持續擴大的規模,將讓負擔已經很重的大學生村官二次就業問題,更加艱巨。
并非大學生村官政策原則性調整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躍高希望,中央在控制大學生村官數量的同時,能夠給予大學生村官更高更好的服務,各地在落實政策上也應提高水平,保證好的制度施行能有好的效果,讓大學村官更安心地在農村扎下根來。
趙樂際也在座談會也提出,將拓寬期滿流動的渠道,認真落實定向招考公務員、選調生、事業單位人員等政策,完善通過考核招聘解決事業單位編制身份等措施,選調生的規模將“適度擴大”,和大學生村官制度更好銜接。另外,他還強調,“特別要做好‘老村官’的分流工作”。
胡躍高解釋,這次在崗大學生村官規模減少7萬人,更多是一次技術性的微調,并不是原則性的調整。
他認為,目前大學生占農村總人口的比重還非常低。大學生村官政策的最新調整,是“先把細節做好,質量提高”。隨著各地政策進一步完善,未來“一村一個大學生村官”,甚至“一村十個個大學生村官”仍是中國大學生到村任職工作的目標。
他認為,一個趨勢是,“農村和農業現代化的建設,需要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來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