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江蘇省泗陽縣召開的2014年度全民創業大會上,新橋村、大興村、邵道村等10個村被授予“全民創業先進村”稱號。周道伍、倪懷成等村官分別被授予“青年創業十大新銳”稱號。
泗陽縣縣委書記李榮錦說:“村子強不強,關鍵看班長;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干部帶頭創業、帶動百姓創業,強村富民的路子才會越走越寬廣。”本刊選取這些“雙帶雙創”型村干部中的3位代表,刊發他們帶頭創業、帶動村民創業的故事,希望能給更多村干部以啟迪。
【故事一】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位于蘇北腹部的泗陽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如何才能讓村子強起來,讓農民富起來?縣領導班子苦苦思索強村富民的良方。
經過調研,縣領導班子發現,經濟發展快、農民收入高的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村干部自主創業能力強,帶領村民創業本領強;诖,縣委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村級干部中開展以“帶頭創業、帶領村民創業”為主要內容的“雙帶雙創”競賽活動,并將“雙帶雙創”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實事,列入村級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以此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周道伍,王集鎮躍進村黨支部書記。任職之初,周道武說:“自己不富裕,說話就沒有底氣;自己不創業,怎么能去帶領村民致富?”
因此,他根據泗陽楊樹資源豐富的優勢,自籌資金創辦泗陽縣鴻宇木業制品廠。2012年,周道伍又與人合伙投資3000萬元創辦宿遷市菱好木業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為村民提供210個就業崗位,年產值5100萬元,年上繳稅金近190萬元。
在周道伍看來,創業是一個漸進式的累積過程,關鍵在于村干部的示范引導和貼心服務,在于村民的有效互動,這樣才會營造村村有項目、戶戶有事做、人人有錢賺的創業氛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周道伍不僅自己創業,還鼓勵帶動村民共同創業。如今,躍進村木材加工企業發展到23家,年繳稅金360萬元,從事木材加工的村民達到670人,平均月薪超過3000元。此外,全村還有43戶村民走上粉絲加工的道路,其中王前橋、馬寶、王克銀等26個粉絲加工大戶各投資百萬元建起冷庫,安裝凈化設備,實現全年機械化、品牌化加工山芋粉絲。這些大戶日加工粉絲8000公斤左右,粉絲銷往全國十多個省市,戶均年收入20萬元以上。
木材、粉絲產業如兩大“綠色銀行”給躍進村民帶來滾滾財源,昔日“窮窩窩”變成“金銀窩”。富裕后的村民,家家住上小洋樓,周道伍、周義忠、胡相庭、丁必虎等60多戶人家還購進奔馳、寶馬、逍客等中高檔轎車。
【故事二】
帶領大家富,才是好干部
“只顧自己富,不是好干部;帶領大家富,才是好干部。”泗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吳小雨表示,“雙帶雙創”競賽的最終目標就是讓村干部帶領全體村民共同致富。
走進愛園鎮南崗村今歡喜食品廠,只見60多名留守婦女在忙著包裝雞蛋、鴨翅和雞爪。據村黨支部書記王軍介紹,今歡喜食品廠是浙江客商投資創辦的,這兩年村里引進的企業有5家,還有3個項目正在洽談。
南崗村由“經濟洼地”變為“創業熱土”,與王軍的創業富民理念密不可分。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王軍帶頭創辦自己的建筑裝潢公司,吸納當地30多人在公司上班,月薪都在5000元以上。
“當干部的不能只顧自己賺錢,還要想法子帶領村民共同致富,讓村民都能在家門口就業。”2011年,王軍帶領村組干部到蘇南、上海等地學習考察,解放思想;卮搴,發動村組干部利用親友關系招商。王軍更是自費前往浙江、蘇南等地招商。
有付出就有回報。2012年以來,今歡喜食品廠、金旺誠服飾、新型墻體材料、開門紅廚具等5個企業先后落戶南崗村,值得一提的是,這5家企業都是王軍和其他村干部引進的,總投資近3300萬元,吸納本村390多名留守婦女進廠務工,人均月薪超過1800元。
戴著老花鏡上班的62歲村民郝金翠告訴筆者:“往年在家沒事干,不是曬太陽,就是打麻將。做夢也沒想到這么大歲數還能上班掙錢,這都多虧王書記引來廠子啊。”
企業紛紛落戶南崗,催生富民強村的雙重效應。2013年,南崗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萬元,還被縣里評為“全民創業先進村”。村民由衷地感嘆道:“村子窮變富,關鍵在干部。”
【故事三】
創業有激勵富民添動力
曾經有人形容“蘇南現象”:見到一個村干部就看到一個董事長,見到一個黨員就看到一個企業,見到一個百姓就看到一個股東。
這一現象能不能“復制”到蘇北欠發達地區?泗陽縣委組織部結合村干部“雙帶雙創”競賽,在全縣開展評比“全面創業村、全面就業村”活動,全方位激發村官帶頭創業、帶動創業的熱情,通過村官“雙帶雙創”,加快強村富民奔小康的進程。
村官“雙帶雙創”,不僅需要膽識,更需要見識和知識。泗陽縣除經常組織村干部參加創業培訓之外,還安排他們到本省華西、永聯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經濟強村學習取經,開拓視野,選派30名優秀村書記到縣開發區企業跟班鍛煉,學習積累企業管理知識,提升村干部“雙帶雙創”的能力與水平。
該縣三莊鄉邵道村黨支部書記顧鳳英參加學習后,不僅自己帶頭當“股東”,還利用本村交通、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三來一加”為主的“家門口”就業項目,先后引進紡織、服飾、玩具等“三來一加”項目6個,吸納320多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201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35萬元。邵道村由此被命名為“江蘇省第二批康居示范村”,顧鳳英也獲評“江蘇省最美女村官”稱號。
為激發村干部“雙帶雙創”熱情,泗陽還出臺一系列針對村干部的考核細則,縣委組織部每年兩次考核村級干部,對“雙帶雙創”本領高、服務群眾意識強的優秀村書記,經濟上給獎勵,政治上給榮譽,組織上給位子。
一系列的激勵舉措,點燃泗陽村干部“雙帶雙創”的創業富民激情。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全縣村干部創業項目1913個,其中村書記創業項目211個;村民創業項目2.96萬個,4名優秀創業村干部走上鄉鎮領導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