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民發發 » 資訊 » 三農要聞 » 中國三農非凡十年:金融為農業農村現代化保駕護航

                                                中國三農非凡十年:金融為農業農村現代化保駕護航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發布時間:2022-10-11  瀏覽次數:128
                                                導讀:2021年,涉農貸款余額43.21萬億元,比2012年幾乎翻了一番;農業保險保費規模965.18億元,是2012年保費規模的4倍;農業信貸擔保作...

                                                2021年,涉農貸款余額43.21萬億元,比2012年幾乎翻了一番;農業保險保費規模965.18億元,是2012年保費規模的4倍;農業信貸擔保作用日益凸顯,在保余額3217.9億元,戶均擔保額度達31萬元;地方設立了超過60個農業農村發展政府投資基金;滬深兩市100余家農業上市企業市值近2萬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支農政策體系不斷發展完善,金融支農服務覆蓋面持續拓寬,金融服務農業農村的質量和成效明顯提升,有效破解“錢從哪兒來”的難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有方向、有標準、有要求——

                                                加大支農投入,強化項目統籌整合,推進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順利實施

                                                “2021年財政支持種業振興投入40.36億元,重點支持種質資源保護、制種大縣獎勵、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鞭r業農村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介紹。

                                                包括種業在內,圍繞糧食安全、大豆油料、生豬生產、高標準農田、鄉村產業等重點領域,農業農村部門積極利用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與金融機構合作,一件件梳理、一條條研究、一項項落實,引導撬動更多資本投向農業農村領域。

                                                農業農村投資普遍風險大、收益低、回報慢,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是支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力量。農業發展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機構堅守定位,牢牢聚焦服務三農發展的重點領域、薄弱環節,不斷加大信貸資金支持力度。

                                                “截至2021年末,國家開發銀行累計發放現代農業貸款3668億元!眹议_發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開發銀行實施“百縣千億”專項金融服務,合計授信超過1500億元,服務覆蓋超過200個縣(區),切實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投融資支持。

                                                7月初,山東齊河縣遠近聞名的“種糧大王”趙金誠一季接著一季忙。今年麥收時節,眼看著要收割了,一場冰雹打下來,部分農戶的小麥受到了不同程度損失。

                                                趙金誠說:“好在全村800畝小麥都入了完全成本保險,保險員和農業技術人員第一時間趕來查勘定損,流程走完,賠償款就直接打給了農戶!

                                                從2018年開始,中央財政在內蒙古、遼寧、安徽、山東、河南、湖北6個糧食主產。▍^)的24個產糧大縣,開展了為期3年的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2021年,試點地區覆蓋13個糧食主產。▍^)約60%的產糧大縣,數量達500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現兩種保險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對農業保險的保障水平來說,這無疑是一步大跨越。

                                                隨著“擴面、增品、提標”的推進,我國初步建立了覆蓋全國、涵蓋主要大宗農產品的農業生產風險保障體系,在化解農業風險、穩定農業生產和增加農民收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有創新、有舉措、有效果——

                                                從解決支農投入的關鍵影響因素著手,引導撬動更多資本投向農業農村領域

                                                目前,全國農民合作社超過222萬家,納入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系統的家庭農場超過380萬個。

                                                曾幾何時,農業經營主體缺少有效抵押物,金融機構貸款有顧慮,商業性擔保機構擔保有風險,“融資難、融資貴、融資少、融資慢”等問題在農村地區普遍存在。農村金融的大環境也不容樂觀,信貸業務“存貸比”失衡,涉農金融機構大幅縮減農村網點和業務規模,供需之間的矛盾愈發凸顯,農村金融改革進入了攻堅期。但是,國家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構建,巧妙地破解了這一“難題”。

                                                江蘇省溧陽市社渚鎮被譽為“中國青蝦第一鎮”,全鎮青蝦養殖面積6.5萬畝,蝦農1450多戶!拔覀兺ㄟ^實地走訪當地政府、合作銀行及青蝦養殖戶后發現,青蝦壽命在一年左右,每年5月至6月使用資金購買蝦苗飼料,11月青蝦出塘資金回籠,日常管理只需夫妻兩人,經濟效益較為可觀!苯K農擔常州分公司總經理劉春花說,“我們根據青蝦養殖行業特性、周期等因素量身定制了‘青蝦貸’,受到當地養殖戶好評!别B殖戶陳澤彬說:“以前貸款可難了。有了農擔為我擔保,不僅利率低,程序還簡單!

                                                “碰到貸款難,就去找農擔!睂Ρ戎,因為全國農擔體系的建立,銀行資金到位及時,“融資難、融資貴”不再是農民心中的“痛”,一個個合作社從分散逐漸集中,一家家種植大戶由弱小逐漸壯大,一戶戶家庭農場逐漸被培育出來。

                                                2016年5月,為了化解農業農村發展“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各省級農擔公司陸續成立,創新構建“財政+金融”“政府+市場”雙重屬性的政策性擔保工具,利用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政策性擔保的杠桿效應,既解決了銀行的后顧之憂,又能夠很好地體現政府的政策性目的和政策導向。

                                                國家農擔聯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洪武說:“建立全國農擔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決策,全國農擔體系‘因農立命、為農擔當’,實踐證明,利用政策性擔保工具引流金融‘活水’助力三農發展的路子是正確的、可行的!

                                                有平臺、有路徑、有空間——

                                                構建部門聯動、機構合作和央地協同的現代金融支農服務工作架構,政策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香蕉房”“鳳梨車”,海南臨高縣農民唐甸忠買的房和車在當地有了新名稱。從一家人擠在一張板床上的窮日子,到備齊新房、喜提新車的好日子,唐甸忠僅僅用了4年時間,而這要歸功于他在當地與經營水果種植的天地人公司合作,依托土地入股、現金參股、務工等方式獲得的收益。

                                                為助力欠發達地區大力發展產業,國投創益投資1.1億元為天地人公司提供全方位的資源支持,企業很快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并在海南建設了41個基地,為海南當地農戶年分紅超過3000萬元。

                                                國投創益董事長王維東表示:“脫貧攻堅階段,借助央企國企、大型民營龍頭企業的力量,國投創益相繼投資了一大批扶貧效果好、收益有保證的項目,不僅為貧困地區帶去了大量資本,還帶去了先進的管理經驗,真正做到了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鄉村振興產業基金以財政和中央企業資金為主,主要投資關乎農業農村發展的相關產業,而政府通過國投創益等基金管理公司推動資本力量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據了解,截至2021年末,中央財政支持設立了5個農業農村領域投資基金,資金規模達293億元。此外,國資委牽頭設立中央企業鄉村產業投資基金,資金規模達314億元。地方設立農業農村發展政府投資基金,截至2021年末,18個。ㄗ灾螀^、直轄市)設立了66個農業農村發展政府投資基金,認(實)繳資金規模合計1185.61億元。

                                                2021年,農業農村部積極搭建金融支農合作平臺,探索拓展“政銀保擔基”五位一體的業務合作空間,按照“主體直報需求、農擔公司提供擔保、銀行信貸支持”的思路,聯合農擔體系、銀行系統共同啟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各大政策性、商業性金融機構,強化面向農村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發揮了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

                                                2021年9月,工商銀行會同農業農村部啟動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興農撮合”活動,為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各類經營主體提供產銷對接、供需洽談、招商引資和金融服務,成功引導一批農業行業組織、科研院校、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形成金融、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集成的興農“生態圈”。

                                                中國農業銀行安徽省分行以黨建為引領,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持,以信用村為單位,建立信用村建設服務平臺體系,推動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與基層黨建、鄉村治理、鄉村振興相融合。

                                                郵儲銀行運用大數據技術建成“郵e鏈”涉農產業鏈金融服務平臺,形成“數據層+風控層+產品層+場景層”的四維涉農產業鏈融資服務管理體系,為鄉村振興產業重點領域提供更精準高效的個人產業鏈場景金融服務。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友情鏈接

                                                民發發農業網是幫助農戶“種的出,養得好,賣的掉”的農業電子商務平臺,為農戶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發發農業網是親民的農業信息網站,助農惠民的好幫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9024770號-3
                                                 
                                                欧美xxxx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