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奇瑞汽車河南有限公司的總裝車間,32歲的陳俊武已經在此工作6年了。他是西湖街道橫提鋪村的村民,曾一度外出打工。一聽說奇瑞汽車在家鄉建了工廠,陳俊武第一時間趕回來應聘,從此守著妻子孩子,過上了甜蜜的小日子。
“我身邊的年輕人大都和我一樣,在周邊的工廠里上班。家里的老人們幫忙照看著地,種些糧食、蔬菜,總不能荒廢了!毕耜惪∥溥@樣的工人,按技能水平、入職年限、工作量等的不同,每月能拿到5000多元乃至1萬多元的收入。企業給每個員工統一購買“六險一金”(在“五險一金”的基礎上再加上雇主責任險),大家都同等享受城市居民的待遇。
奇瑞汽車河南有限公司現有員工3000人,有近50%來自周邊農村。示范區以奇瑞汽車河南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上下游65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為配套的產業體系,共增加就業崗位8000多個。
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好工作,使得鄉村又充滿了年輕的血液。人氣旺了,鄉村振興也就更有底氣。
這是示范區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縮影。
城市興旺,不能忘了鄉村這一頭
從天上俯瞰,示范區是一個嶄新的現代化城區,歷經三十年發展,實現從荒灘到“金土地”的蛻變——位于河南省會鄭州和開封老城區之間,全面貫徹落實鄭汴一體化區域發展戰略;坐擁國家級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封片區、開封綜合保稅區三個國家級開放平臺,政策利好層層疊加;建成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3家,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1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75家,創業創新不斷釋放發展活力。示范區內已形成“2+2+2”產業體系,即汽車及零部件和現代物流兩大主導產業、裝備制造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兩大優勢產業和生物醫藥和新興材料兩大未來產業。
在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撐下,示范區的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常住人口增長到41.8萬人,城鎮化率達84.91%,根據“七普”的調查數量,10年來常住人口凈流入16萬人;2022年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社消總額增速全市第一,生產總值增速、固投增速全市第三,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高于正常增速10個百分點。
“城市興旺了,不能忘了鄉村這一頭。近年來,示范區全面發力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建設,加快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持續探索城市和農村攜手并進、互利共贏的新路徑!笔痉秴^黨工委書記肖文興介紹說。
記者看到,示范區統籌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城市交通、綠化、水系等重大項目向農村地區延伸;全區基本完成“村改居、鄉改辦”工作,農民加速融入城市生活;堅持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均等化,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高。
環境美了,村莊富了
行走在沿黃生態廊道上,雄渾壯麗的黃河奔流不息,與美輪美奐的沿岸景觀交相輝映。歷經十年完成的黑崗口引黃調蓄水庫工程,北與西干渠、黃河相連,東與澗水河以及老城區的護城河、龍亭湖、西北湖、鐵塔湖等水系相通,形成完整的水系生態系統,灌溉下游19.9萬畝農田,兼具城市防洪、供水等功能。大力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投入近4000萬元對18個涉農的社區開展村道、污水處理、綠化等基礎設施的改造提升;投入33億元,對黃河沿岸雜亂的養殖場、農家樂統一清理、改造,打造一批高端旅游、休閑、研學等新業態,與原有的生態景觀和人文歷史遺址相得益彰。
這21公里的沿黃生態廊道,生動地講述著示范區堅持城鄉共進,全面推進國土綠化工程取得的驕人成績。目前,示范區全域已打造綠化面積近2700萬平方米,城市、鄉村、城鄉結合部的環境都得到有效整治和提升。
全區現在37個社區仍保持傳統的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它們依托城市近郊的優勢,大力發展集生產、休閑、娛樂、教育、養生等集于一體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業態,“一村一品”特色農業蓬勃發展起來。
雙河鋪社區建成開封八斗生態農莊,開辟供港蔬菜綠色通道,每年村集體經濟增收60萬元以上;張灣社區集中連片種植玫瑰50余畝,發展玫瑰花冠茶等深加工產品,年產值達50余萬元;賀砦社區依托“汴玉”西瓜品牌,發展西瓜等農產品3大系列40多個品種,采用“合作社+社員”的運作方式,帶動人均年增收6000元;棗林社區規模種植的優質紅紫薯年產300多萬公斤,輻射帶動40余戶困難群眾年增收5000元;班村投入資金150萬元,建設占地15畝6000平方智能溫室大棚。截至目前,全區涉農社區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
“互聯網+”推動基層社會治理下沉
2021年換屆選舉后,王紅珍當選杏花營農場班村村委委員。在負責分管的婦女、會計等工作的同時,她還擔任了村里的網格員。
記者看到,在村委會的電腦上,打開監控平臺軟件,村里的每條街、巷的動態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王紅珍告訴記者,村民們遇到家里的貓、狗丟了、小孩找不到了等突發情況,總是第一時間向她求助。她調閱監控錄像,能夠解決很多燃眉之急。
在這小小的屏幕背后,是示范區覆蓋全域的“一中心四平臺”和“雪亮工程”兩大系統。它們是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有效抓手,持續推動工作重心不斷下移,初步形成“黨建引領、網格為基、技術支撐、資源下沉、哨響人到”的“互聯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新機制。
“一中心”即基層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四平臺”是綜合治理平臺、便民服務平臺、雙向交辦平臺和綜合監督平臺。示范區將行政區域劃分為309個基礎網格,并實行定人定崗定責,每個基礎網格都配備網格長、專職網格員和兼職網格員!把┝凉こ獭眲t是一個龐大的視頻監控系統,在城市管理、防汛、公安、環保、社會治理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中心四平臺’就像中樞,人居環境整治、疫情防控、困難人群幫扶等各項瑣碎的基層工作信息都在這里統籌調度。網格員們就像延伸到城鄉各個角落的觸角,通過定期走訪,基層問題能夠第一時間‘浮’上來;平臺下發專項任務,上級的安排部署也可迅速傳達分解到基層落實。再配合‘雪亮工程’密集的技術監控網絡,在基層織成一張全方位、無死角的治理網絡!笔痉秴^基層社會治理服務保障中心主任焦楠介紹,“兩大系統立體聯動,示范區內各類基層問題的處置時間由過去的以周計縮短到以天計、以小時計,小區積存垃圾、窨井蓋缺失等民生問題可做到立行立改、現場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