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雖是大米季節性消費淡季,但國內稻價卻走出了一道獨立的行情,正如米業所說的稻強米弱。如今稻谷已至青黃不接之時,因此即便大米走貨不暢,根據市場的行情走勢,未來一段時間稻價也難跌,況且庫存仍是保持著粳多秈少的格局。
粳稻易漲難跌
最近兩周國家臨儲拍賣中,粳稻成交相對亮眼,其中黑龍江產區周度成交總量達到2-3萬噸,要好于去年同期。其中6月28日最低收購價稻谷共計投放90.84萬噸,成交3.81萬噸,周比增加2.43萬噸,本期成交率為4.2%;主要是黑龍江粳稻成交為主,成交總量為3.4萬噸。7月5日最低收購價稻谷共計投放60.52萬噸,周比減少30萬噸,總成交2.6萬噸,周比減少1.2萬噸,本期成交率為4.29%;主要以黑龍江、吉林粳稻成交為主,成交均價1.3元/斤以上。除了國家臨儲,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仍在每周二與周五進行投放。今年國家臨儲拍賣中黑、吉兩省成交好于去年主要原因在于基層糧源見底,2021年國家臨儲托市粳稻力度大,農戶余糧基本售完。另外最重要是今年定向稻谷監管嚴格,據不完全統計自三月份以來定向稻谷成交總量近2000萬噸,若流向口糧那后果不可估量,米業庫存低也只能依靠拍賣采購,這樣以來為當前市場提供有力支撐。
針對于后市,筆者認為進入八月大米市場需求一旦好轉,稻價仍存上漲機會,特別是優質品種,長粒水稻、超級稻、遼星品種基層糧源更加稀少。新作上市在十月份,近日北方產區降雨過程持續時間長,部分低洼地快已出現偏澇的情況,產量存在不確定性。從種植結構上來看,今年黑龍江大范圍推廣擴種大豆,部分有水改旱現象。同時去年稻價較低,農戶保守起見,種植圓粒水稻面積增加,長粒以及細長粒水稻面積和產量或將減少,均利于稻價。
秈稻余糧見底
進入七月份國內秈米市場購銷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米業停機停產占多。不過各地稻價依然呈穩中偏強的格局,兩極分化優質優價。國家臨儲方面,雖然21產中晚秈稻投放已有一段時間,但成交量非常少。如今米業庫存可消耗的不多,局部地區以豐兩優為例,最高價已接近1.4元/斤大關。前期筆者也提到過,中儲糧以包進包出的方式已在湖北以及江西兩省已進行2022產中晚秈稻輪入工作,底價在1.33-1.36元/斤成交,由此可見今年秈稻價格或高于托市價運行,畢竟農戶種植成本也同樣居高不下,對于新新作也是挺價惜售的。
糯稻堅挺運行如今南北方糯稻基層糧源已見底,工廠仍有少量庫存,但后市各方主體仍是看漲不看跌的。截至目前南北方粳糯稻價格在1.35-1.55元/斤之間,后市下跌的概率低,漲幅需要看市場需求的恢復情況,秈糯稻已基本售空,新作要在8月底上市。后市糯米一旦需求好轉,疊加進口量少價格高的因素,對國內糯稻仍有利好支撐。
綜上所述,國內稻價或將持續高位運行,但短期內繼續上漲的動力不足,畢竟米業市場十分的冷清。國家臨儲以及中儲糧拍賣對稻價有一定的底部支撐。建議庫存低或無庫存的米業在資金以及倉儲條件可以的情況下仍可以儲備一定的稻谷庫存。即便大米終端消費在下降,但整體好糧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