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民發發 » 資訊 » 三農萬象 » 焦點評析:注意中小學教材“城市化”傾向

                                                焦點評析:注意中小學教材“城市化”傾向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發布時間:2022-07-11  作者:韓嘯  瀏覽次數:474
                                                導讀:教材都“城市化”了,怎樣讓農村孩子們熱愛自己的家鄉?日前,云南省昭通市一位支教老師發布視頻,針對當前中小學教材中的“城市...

                                                教材都“城市化”了,怎樣讓農村孩子們熱愛自己的家鄉?日前,云南省昭通市一位支教老師發布視頻,針對當前中小學教材中的“城市化”傾向,發出“靈魂拷問”。他在支教過程中發現,高樓大廈、超市、大商場等成為課文、習題的主角,農村孩子熟悉的山野、河流、農活等鄉土元素卻鳳毛麟角。

                                                這位老師在自己11年的一線支教經歷中,輾轉貴州、廣西、云南多個偏遠山區小學。他發現,山區孩子使用的課本中“城市元素”日益普遍化,與農村、鄉鎮少年兒童所處的生活環境少有交集。他所反映出的問題,也得到很多網友的認同。為了求證,筆者隨意翻開一本全國通用的小學二年級數學課本,發現內容確實以城市化場景為主,而像“農事勞動”“農業機械化”等三農方面的內容少之又少。這一傾向值得關注。

                                                事實上,不只是教材的問題,在我們今天的義務教育中、各項考試中,或多或少地都存在這樣的現象。今年高考結束后,一位農民公開質疑安徽以“雙奧之城”北京作為高考作文題,不利于農村考生理解和作答,背后的問題也是殊途同歸。

                                                也許有人認為,教材主要是用于教授知識的,城鄉內容的多少比例沒那么重要。對于農村學子而言,這樣恰好能彌補他們城市知識的短缺。但其實并非如此,教材的作用絕非某一學科、某一技能的單純培養。通過教材,孩子們接受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其中的社會經驗和價值判斷!吨袊r村教育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1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數量有1.45億人,其中鄉村學生3418.77萬人,鎮區6087.56萬人,這意味著占我國義務教育總人數66%的孩子們,都有在鄉鎮、農村生活的經歷。如果教材中只有城市而看不見鄉村,對農村孩子而言,就可能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認知產生潛移默化的“否定”情緒,即城里的東西都是正向的、先進的,而農村則是不被認可的、無關緊要的。

                                                此外,教材上的內容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權威性,對于接觸外界環境條件有限的農村孩子而言,教材往往有更大的影響力。和城市孩子“上不完的輔導班、用不盡的高科技教輔工具”相比,農村孩子在獲取信息、獲得教育投入方面劣勢明顯,再加上一定程度的“留守現象”,本就薄弱的教育投入更顯捉襟見肘。因此,教材對農村孩子而言可能比城市孩子更有影響力。一些不經意流露出的傾向性,也可能對他們將來的選擇和成長產生復雜深遠的影響。

                                                不可否認,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是現代化成就的集中體現,在教材中占更多篇幅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鄉土元素!俺桥c鄉”始終是現代中國的一體兩面,鄉土文明是把握我國歷史變遷、社會進步、文化發展、觀念革新的重要線索,是中華民族“認識自我”的邏輯原點。當前城市孩子中“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現象并不在少數,作為義務教育“主陣地”之一的教材如果忽略鄉土元素,難免會導致他們對農業資源、自然生態、鄉村生活、農事勞動缺乏認知,進而對歷史變遷中的三農價值、農耕文化中的優良傳統、現代化進程中的三農貢獻缺少敬畏。這顯然與城鄉深度融合發展、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不符。

                                                所以,對教材進行城鄉層面的內容審視是充分且必要的。我們不妨把教育、兒童心理、三農等領域的專業人士組織起來,到鄉下學校走一走、看一看,廣開言路,去和鄉村的師生交流一下,聽聽他們的想法和需求。在此基礎上,適度在教材中增加一些鄉土元素,把農業生產中“應時、取宜、守則、和諧”的理念,農民身上體現的勤勞、奉獻、淳樸、務實的品質融入教材中去。而當前三農工作中糧食生產、現代農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重要成果和實踐,也和城市文明一樣都是我國現代化成就的集中體現,值得通過教材被更好地傳播、學習。無論對城市學生還是農村學生,這些內容顯然都是不應缺少的一課。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友情鏈接

                                                民發發農業網是幫助農戶“種的出,養得好,賣的掉”的農業電子商務平臺,為農戶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發發農業網是親民的農業信息網站,助農惠民的好幫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9024770號-3
                                                 
                                                欧美xxxx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