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雨半晴天氣,如花如錦人家。春日里,迎著淅瀝春雨,走進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分不清置身鄉村還是都市,只見社區內公寓樓鱗次櫛比、柏油路寬闊整潔,道路兩旁隨處可見商鋪,極目遠眺,外圍還有田桑環抱。
這是三澗溪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要求,近年來推進農民增收、鄉村振興換來的美麗畫卷!斑@幾年村里變化越來越大,要接待考察團,最多的時候一天就有十六七個?傆锌疾靾F成員覺得三澗溪不像農村,可要我說,三澗溪就是一個農村!闭劶白兓,三澗溪村黨委書記高淑貞平靜而不失熱切。
圖為三澗溪村社區住房。
時針回撥至2018年6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三澗溪村調研鄉村振興時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要加快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讓廣大農民都盡快富裕起來!
三年多來,三澗溪村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情況怎么樣了?村民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寬的“法寶”都有哪些?近日,記者帶著問題對三澗溪村進行了回訪。
“法寶”之一——
強黨建,筑牢鄉村振興戰斗堡壘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三澗溪村致富“小火車”越跑越快的原因,用高淑貞的話說,是激活了黨建引領這臺“紅色引擎”。
“以前亂與窮,根子就在于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充分,老百姓對黨組織沒信心了;仡^看看這十幾年的路,我們之所以能實現由亂到治、由治到富的變化,正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备呤缲懟貞,自己2004年就任三澗溪村黨支部書記時,該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已經連續6年換了6任村黨支部書記,有村民調侃“就是神仙來了也治不了”。
有過在其他村的工作經驗,高淑貞知道,干好農村工作,最重要的是樹威信、聚民心。以黨組織建設為突破口,高淑貞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村“兩委”班子成員開會,從按時繳納黨費、落實“三會一課”抓起,讓黨建工作重新規范有序。
“在高淑貞的帶動下,村里每戶黨員都掛上標牌、亮出身份,主動服務群眾,接受群眾監督。遇到好事,我們去群眾家里他們覺得有面子,遇到難事,我們去了他們就有底氣,因為我們是代表黨、代表村里!贝逦瘑T李其曉說。
黨員的先鋒形象樹起來了,高淑貞開始組織黨員干部謀劃符合村情的發展思路。
三澗溪村南望胡山、北臨乾河,大部分土地土質疏松,種植業優勢并不突出,形成了小鍛打、小煤礦、小石灰窯、小焦寶石礦等“四小”的產業發展傳統,村莊周邊曾石料遍地、煙囪林立。
依據“前世”謀劃“后身”。三澗溪村堅持“騰籠換鳥”、因地制宜,按照“種糧好的繼續種糧,不好種地的發展新型產業”的思路,確立了“北農、南工、中旅”的產業布局,先后組建土地、勞務、旅游和置業4大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由黨員帶頭干,嶼出路子后再吸收村民共同致富。
“每個產業都是一列運行的‘小火車’,村黨支部是火車頭,黨建是鐵軌,黨的方針政策是方向,要帶著全村老百姓向幸福的目標不斷向前!备呤缲懻f,從村集體欠債80萬元,到2021年村集體資產超兩億元、村集體收入突破6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萬元,三澗溪村這輛“鄉村振興號”列車,正在加速駛向嶄新的未來。
“法寶”之二——
興“三變”,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
“2019年元旦聽到總書記在新年賀詞里提到三澗溪村,我激動地哭了!北藭r的趙順利,腦海里浮現著總書記來他家“拉家!钡那榫,“總書記問俺們有幾口人、幾間房,搬遷花了多少錢,孩子在哪兒就業,一個月收入多少,生活上還有哪些困難!
再聊起現在自家的日子,趙順利笑言:“俺們家四世同堂,舊村改造分了3套百余平方米的大房子。原先的土地都入了股,去年集體經濟和土地入股分紅將近1萬元,F在,我在村里干挖掘機司機,一個月收入六七千元。俺家人在村里美食街開了小吃鋪,給全濟南的游客做火燒吃!
像趙順利一家富足的村民,在三澗溪村比比皆是。繞著村子逛一逛,1160戶、3371名村民近四成已安置進集中供暖的樓房,房前屋后停滿汽車,全村有2000多輛……
落實總書記指示要求,實現村民收入持續增長,三澗溪村是如何做到的?這要從三澗溪村推行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說起。
“一開始是哪里癢撓哪里,要治好癢,必須找到癢的原因!备呤缲懹谩按蟀自挕标U釋她的治村興村理念,在她看來,帶領村民致富,就是要讓“過得最不好的都在收入上有保障”,要讓他們手里的資產能增收,能就近找到穩定的工作,還有村集體這個大后盾。
1979年出生的王元虎,從獸醫專業畢業后在北京闖蕩。2009年聽到村里流轉土地、發展生態養殖的消息,他看準機遇毅然返鄉創業。近年來,隨著村里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王元虎還有了新身份——村青年創業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帶動下,三澗溪村30多名青年返鄉創業,帶領群眾先后發展黑豬養殖、西紅柿種植、地瓜育苗、多肉植物繁殖等新業態。
在三澗溪村“兩委”持續不斷的努力下,如今村里由股份合作社牽頭,流轉出4000余畝土地,建成現代農業和集約型工業園區,能夠為全村80%的村民提供就業崗位。以“三變”改革為契機,全村集體資產實現股權量化到人,村民通過土地、資金或房屋等入股,享受分紅收益;村集體增加的收入,部分用于承擔老年人、困難戶的福利性支出。三澗溪村民,正享受著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政策性收入的多重保障,干事創業奔富路的熱情日益高漲。
“法寶”之三——
促融合,鋪就產業持續發展軌道
2009年初夏的一場大雨,“澆”出了三澗溪村埋藏已久的古地道網,也“澆”清了村里黨員干部的發展思路。
彼時,村里產業發展已初有起色,可如何解決采石鍛造、特色種養業的小規模、低效益、高風險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三澗溪村黨員干部。村里古地道的面世,讓新的發展思路逐漸清晰——依托臨近濟南城郊、依山傍水、歷史民俗資源豐富等優勢,走一二三產融合、多元業態增收的富民之路。
借著新機遇,王元虎最近在忙兩件事:一是指導工人建設“豬豬樂園”,這一項目涵蓋農產品分揀包裝、冷鏈倉儲、物流銷售的全鏈條功能,此外還專門開辟出一塊區域,用來科普生態理念和畜牧品種演化知識;二是與浪潮集團合作,將自家黑豬肉編入區塊鏈,匯聚起養殖、加工、檢測等關鍵環節數據,通過賦碼、掃碼等手段,“一碼”傳遞產品的品牌形象與質量保障。
如今,當游客走進三澗溪村,會遠遠看到一座高聳的圓形建筑,這本是附近熱力廠的煙囪,經過燈光亮化工程改造,搖身一變成為村里的“燈塔”。夜幕降臨,塔身上打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宣傳標語,成為了供人觀賞的地標。農旅融合、數字賦能,正成為三澗溪村發展的普遍現象。隨著村里風情美食街、康養鄉居區等項目的落地,越來越多的濟南市民會選擇在三澗溪歡度假日。
“年輕人早晚是要回來的,現在村里變化日新月異,如果找不到村子了,看到‘燈塔’就能找到回家的路!睂τ谌凉鞠逦磥淼陌l展,高淑貞信心滿滿。她表示,一方面,會繼續壯大都市農業,重點培育生態農業種養新業態,打造采摘觀光、游學體驗園區;另一方面,將對古建筑、古地道進行專業修繕保護,利用好原汁原味的農家院、四合院,大力發展特色民宿、田園康養等鄉村旅游業態,把民俗文化、文物資源和農產品銷售有機整合,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不負總書記囑托,在率先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征程上邁出新步伐,敢闖敢試的三澗溪村,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