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大亮,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新安鎮的星晴家庭農場,農場主沈煜潮把1000只鴨子往水稻田里驅趕,“鴨子們到點進食了,水稻田也該‘洗澡’了!
原來,沈煜潮“聘請”鴨子當捉蟲師,在保證水稻田綠色環保的同時,還省去了大筆農藥開支。
沈煜潮算了一筆賬:水稻不施農藥,種植成本降低17.6%,大米價格比普通大米高15%;稻田土鴨吃天然的蟲子,價格比普通土鴨高30%,實現了生態大米與優質土鴨雙優雙產。
“這是我的家族事業,目標是通過優質的產品品質把品牌打出去!痹瓉,沈煜潮的父親沈炳水是新安鎮的種糧大戶,從1995年起開始承包水田,共引進70多個水稻新品種,積極推廣生態種植。
“父親是我的榜樣!13年前,剛畢業的沈煜潮從父親手中接過種水稻的“接力棒”,開始探索生態品牌化道路,創新實施了“稻鴨共生”種養模式,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生產的“素凡悠香”牌鴨稻米還獲得“浙江好稻米金獎”。
收割機在田野進行收割 沈煜潮供圖
嘗到“生態農業”帶來的紅利后,在新安鎮農業農村辦公室的牽線搭橋下,沈煜潮還與浙江省農科院和浙江大學合作,開始了種子、肥力等各項試驗田項目,一合作就是10年。
這樣的“牽手”,除了能拿到一筆高校試驗基金,沈煜潮的農田里還長期有大學教授專家駐點,農作物有病變也能第一時間被發現和治療。
走進星晴家庭農場倉庫,停放著插秧機、收割機、旋耕機等多種現代化機械設備。由于種植規模逐漸擴大,早在10年前,農場就進行了機械化轉型。
今年,他們又新增了5套烘干設備,不僅能滿足自家農場的烘干作業,還能為德清東部的農戶提供谷物烘干服務。
沈煜潮直言,現代化機械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也實現了大規模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
如今,他們的銷售渠道還擴展到了電商平臺,農場通過浙江省網上農博會網店進行銷售,整體利潤比以前翻了1倍。不久前,他們又入駐德清縣電商產業園,并陸續開設抖音、淘寶等賬號。
從最初的70畝土地到如今的1600畝,沈煜潮父子還在“生態農業”的路上繼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