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著清新齊耳的短發,戴著眼下正流行的銀邊大鏡框眼鏡,穿著短款米色開衫毛衣……很難想象,這位“文藝范”十足的女青年竟能和“村支書”這個身份聯系起來。
她叫宋海蓉,今年30歲,是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鎮梨園村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七年前,大學畢業后在家待業一年的宋海蓉報考了“村官”!白龀鲞@個決定,并非懷揣遠大的抱負,也非對農村有著特殊的情愫,只是為了先找到一份工作!彼魏H靥寡,當時她在鴨暖鎮曹莊村擔任包村干部。
初到村里,宋海蓉極不適應。從小在縣城長大的她甚至連玉米苗和雜草都分不清,何談處理村里“家長里短”!氨旧碜约簝认虿粣壅f話,碰到村民家庭糾紛,自己更是能躲就躲!碧峒斑^去,宋海蓉面露尷尬,“那時整天悶在村委會,也產生了‘跳槽’的想法!
“兩腿不出門,怎能干好農村工作?”老支書的話讓宋海蓉慚愧,也點醒了她。年輕村干部最缺的是農村工作的經驗,不能因為工作不懂或有擔心就退縮。
以后,每次入戶隨訪,宋海蓉都會積極參與;處理村民家庭糾紛,也能常見她的身影;她和村干部還發起了清潔村莊、清潔庭院的人居環境整治活動。
看著過去秸稈亂堆、地膜亂飛的曹莊村,如今被富有鄉村記憶的村廣場、干凈整潔的村道、隨處可見的文化墻等一道道“風景”點綴!靶睦锍錆M了成就感!彼魏H卣f,農村工作十分繁雜,幫助村民解決的一件件事情雖小,但極大提升了自己干好工作的信心。
村里的變化可不止這些。臨澤縣是國家玉米制種大縣,十里鄉村雖不同,但家家戶戶都發展玉米制種產業。宋海蓉說,依托制種產業、養殖業,老百姓腰包變鼓了,用于教育、樓房、家庭轎車等提升生活質量的開支增多了。
“村民生活的變化對農村基層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彼魏H卣f,她相信,只要腳踏實地,在農村是能干出一番事業的。對農村工作認識的變化,堅定了她扎根農村的決心。
去年8月,宋海蓉當選倪家營鎮梨園村的村支書、村委會主任。這位“90后”村支書,“掌管”起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特別是今年村里實施紅色旅游小鎮項目,讓從來沒接觸過施工圖紙的她,硬著頭皮學起了建筑工程。
“壓力很大!彼魏H靥寡,除了不停地向上級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請教,她還常常拉著曾干過包工頭的村副主任到工地現場指導,生怕辜負了村民的信任。
“敢干敢拼,年輕干部學習能力強、有闖勁是最大的優勢!笨吹剿魏H氐墓ぷ鞅憩F,梨園村老支書邢宏禁不住夸贊起來。
在農村扎根的幾年時間里,宋海蓉既見證了農村發展的變化,也有一些擔憂事。
一是村里“老齡化”“空心化”問題突出。梨園村60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重近20%,今后玉米制種產業發展面臨勞動力不足的大難題。有些鄉鎮開始建設高標準農田,發展集約化、機械化、現代化制種產業來應對這一問題。但是在農村,很多老人沒有其他增收渠道,土地也成了農村老人養老的“本錢”,他們不愿流轉土地。
二是年輕人趕著城鎮化的“浪潮”進了城,農村發展面臨后繼無人。在梨園村,玉米制種收入并不算少,甚至比年輕人外出務工收入高,但是城市更吸引年輕人。
“這兩個問題在很多農村都存在,也是鄉村振興的難題!彼魏H卣f,但是她堅信農村也有很多待發掘的潛力。梨園村毗鄰七彩丹霞景區,又有梨園口戰斗遺址,村里依托這兩項資源發展紅色旅游小鎮項目,也是梨園村邁向鄉村振興的一次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