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民發發 » 資訊 » 三農人物 » “蘋果博士”進田 甜了藏鄉百姓

                                                “蘋果博士”進田 甜了藏鄉百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發布時間:2019-11-18  瀏覽次數:340
                                                導讀:“這樹枝首先要給它松松‘筋骨’,上下左右都要壓一壓,才能拉枝,否則會傷了枝條,它跟人一樣,做運動前要熱身!敝x紅江教授正...

                                                “這樹枝首先要給它松松‘筋骨’,上下左右都要壓一壓,才能拉枝,否則會傷了枝條,它跟人一樣,做運動前要熱身!敝x紅江教授正耐心地給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林巴村村民講授蘋果樹拉枝開角技術,6名藏族婦女聽得入神,不時還用手比劃兩下。


                                                謝紅江,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所研究員,博士學歷,研究高原蘋果栽培已有12年。西藏自治區與四川省簽訂農牧科技戰略合作協議后的近3年里,謝教授帶領的博士團隊往返四川、西藏40多趟。如今在林巴村,一個現代蘋果標準化示范園已在這片沃土上“開花結果”。


                                                中等個頭,樸素打扮,眸子里透出的神采穿過金絲眼鏡更顯深邃,46歲的謝紅江溫文爾雅,但當他和果農站在田間地頭時,又是一副幽默風趣姿態,深奧難懂的專業術語在他嘴里變成了一個個鮮活的比喻,老百姓很快便領會其中奧秘。


                                                “種蘋果也要講‘優生優育’,一棵樹吸收的營養有限,一些沒用的枝條要剪掉,多余的花、果也要摘除,減少營養消耗,把營養集中起來給長的好的花芽和枝干。就好比一個餅分給兩個孩子吃總沒有一人吃一個餅吸收的營養多……”謝紅江形象生動地向果農解釋疏枝及疏花、疏果原理。


                                                謝紅江告訴記者,林芝是塊寶地,這里緯度較低、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光熱資源豐富,天藍水清、土壤無污染,具有種植有機蘋果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


                                                林芝市米林縣縣長才旺尼瑪說,縣里有2.3萬畝的蘋果種植面積,但80%以上由于栽培管理粗放、技術普及率低、樹體老化等原因,始終沒有被“喚醒”。


                                                針對蘋果種植低效、低產、低質的問題,謝紅江團隊專門開出一劑“藥方”——矮砧集約栽培,可以控制樹冠大小,減少樹體消耗,結果早,產量大,品質好。


                                                左手拿著新品種“瑞陽”蘋果,右手拿著20多年老樹結下的蘋果,一個紅彤彤又大又脆甜,另一個青白色既小還酸,林巴村村民次旺拉姆不由感嘆:“以前的蘋果樹一年也就結10來個果子,現在一棵樹能結50多個,還好吃,差距太大了!


                                                拉枝整形、疏花疏果、施肥澆水、病蟲預防……在謝紅江團隊手把手培訓下,次旺拉姆和女兒很快就掌握了種植技術,看著親手栽種的17棵蘋果樹結出碩果,母女倆心里的滋味別提多“甜”了。


                                                “一年長樹、二年試花、三年穩產、四年豐產”,高原蘋果種植創造的紀錄,比傳統模式省肥50%、省勞力65%、節省土地55%,增產4倍左右。村里流傳的一句話就是佐證:房前屋后幾棵樹,百姓不愁鹽和醋;房前屋后百棵樹,一定成為萬元戶。


                                                技術革新帶來了種植模式的“蝶變”,讓百姓收獲不少實惠。土地流轉獲租金、果園務工掙工資、年底分紅得收益,比起 “單打獨斗”賺來的辛苦錢,蘋果產業化的發展,不僅使農民掙錢變得輕松許多,也為當地鞏固脫貧成果、振興鄉村探索出了新路徑。


                                                “我把家里的26畝土地流轉了出去,今年有26000多元,而且土地流轉費一畝每年還增長50元。另外,我和女兒還在果園里打工,一人一天130元。丈夫可以不用操心家里,外出打工收入也不少!贝瓮氛f。


                                                米林縣在2018年9月實現了整體脫貧,而對于羌納鄉林巴村、色沃村和娘龍村等5個村的69位建檔立卡貧困戶來說,在蘋果示范園里打工掙錢、流轉土地、年底分紅,成了他們脫貧后穩定的增收渠道。2019年,脫貧后的69位村民通過在果園務工,工資收入達80余萬元,等到2020年果園迎來穩產期,他們每人年底還能額外分紅1000元;到2022年以后,蘋果園進入豐產期,每人年底分紅將達到2000元。


                                                站在田埂旁,陣陣果香撲鼻,望著滿園盛果,謝紅江怡然自得。眼前的這片蘋果園,不僅是川藏兩農科院的專家耗費三年心血,在雪域高原上結下的科研碩果,也是當地百姓今后走向富裕、防止返貧的產業依靠。


                                                謝紅江走到一棵結滿蘋果的樹下,摘下兩個,在袖子上擦了擦,與記者一起品嘗,并說道:“你嘗這蘋果多甜啊,將來把品牌打出去,絕對不愁賣,村民一年增收一兩萬元不成問題,這就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啊!”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友情鏈接

                                                民發發農業網是幫助農戶“種的出,養得好,賣的掉”的農業電子商務平臺,為農戶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發發農業網是親民的農業信息網站,助農惠民的好幫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9024770號-3
                                                 
                                                欧美xxxx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