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民發發 » 資訊 » 三農人物 » 那些駕著無人機進軍棉田的農業新人

                                                那些駕著無人機進軍棉田的農業新人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發布時間:2019-10-26  瀏覽次數:361
                                                導讀:從安徽組織30多架無人機來新疆,馬洋洋給棉田打脫葉劑一個月多了;叵肴ツ甏藭r初來新疆作業,馬洋洋有種恍惚的感覺,“仿佛就在...

                                                從安徽組織30多架無人機來新疆,馬洋洋給棉田打脫葉劑一個月多了;叵肴ツ甏藭r初來新疆作業,馬洋洋有種恍惚的感覺,“仿佛就在昨天,這一年跑的地方太多了!


                                                這個1994年出生在安徽農村的大男孩,曾經一心就想滿世界轉轉。但父母之命讓他自從初中畢業就留在了家鄉阜陽,在車間專職電焊。


                                                年輕的心卻向往天空。先是對航模有了興趣,不久,被父母訓斥“不務正業”的馬洋洋,接觸到了組裝無人機。


                                                2017年底,瞞著父母,馬洋洋向朋友借錢買下了一臺極飛農業植保無人機。就是這臺整機,讓他在第二年如愿離開了車間,開始了全國的“巡飛”。


                                                短短幾個月,他的足跡遍布安徽、江蘇、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用無人機給小麥、玉米、大豆、高粱、芝麻、棉花等不同農作物乃至森林都打過藥。


                                                隊伍每到一處,不僅讓農民們見識了新奇的無人機,更以實際效果征服了農田。


                                                今年8月底,已榮升為“皖老K飛防隊”負責人之一的馬洋洋,帶隊來到新疆,一直待到10月中旬。這期間,團隊主要負責給棉花打藥、打脫葉劑。


                                                擁有3700余萬畝棉田的新疆,是我國最重要的產棉區,2018年產量約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83.5%。10月一到,新疆即步入棉花大規模采摘季,近四成已不再需要人工,全由現代化機械完成采收。


                                                為了配合機器采收,棉花葉子需要提前兩周時間進行脫葉處理,以免在機械采收時混入,影響棉花質量。


                                                在尉犁縣種了3500畝棉花的大戶張林告訴記者,打脫葉劑的工作主要通過拖拉機完成。這種方式效率高、成本低,但牽引藥罐的拖拉機每次駛入棉田,至少會造成8%的棉花損傷,同時會把土壤壓實,造成土壤板結。


                                                2016年秋,幾個年輕人登門找到了張林。他們來自廣州一家叫作極飛科技的公司,還帶來了一架無人機。年輕人說,可以用它噴灑脫葉劑,耗水量只有拖拉機灑藥的幾十分之一。


                                                “用這么點水?行不行?”不惑之年的張林未露聲色,內心卻滿是懷疑。但面前的年輕人承諾,不見效不收費,有損失賠償。


                                                張林決定一試。來到田邊,20歲出頭的飛手手拿北斗差分定位終端,沿著農田邊界走了一圈,衛星地圖隨即顯示在手持地面站的屏幕上。手指一點,無人機從規劃航線到起飛、作業,再到返航,全部自動實現。


                                                最后的結果,張林很滿意,“跟拖拉機的費用差不多,用水量、用藥量少了很多,也不會壓損棉株!


                                                短短幾年,這一現身棉田的新型智能裝備,迅速獲得了新疆棉農的認可和接受。新的技術帶來了農田管理效率的大幅提升,也催生了新的職業。今年,像馬洋洋這樣從外地趕來新疆的飛手有1500多名,帶來了近3000家極飛植保無人機。他們中的不少人,都已專職植保。


                                                比如馬洋洋的“皖老K飛防隊”,短短三年,從無到有,擁有20多輛車、30多架飛機,20多名隊員中大部分都是“90后”。


                                                傳統的農業迎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而極飛科技也已成長為國內農業無人機領域的龍頭。


                                                種棉大戶張林對無人機的滿意,還造成了這樣一個結果:一直為他管理棉田的師傅肖代軍換崗了。


                                                今年7月,張林大手一揮,買下了兩臺最先進的極飛無人機,操控比兩年前的機型更為智能簡單。不用人工再測量農田,也不用手持兩款設備,一部手機足矣。而在這背后,是我國在農業智能化領域的快速進步。


                                                “手機app上,點擊哪塊農田,就能直接作業了!瘪R洋洋說,通過廠家提供的地圖測繪服務,在他主要服務的尉犁縣,近100萬畝棉田的地形圖都實現了電子化、信息化。


                                                “會發微信紅包就會用!摈詈诮训膸煾敌ご,在49歲年紀從拖拉機手轉為無人機飛手,與年輕的馬洋洋成了同行。


                                                極飛科技的數據顯示,今年,38萬新疆農戶的1300萬畝棉田,通過近4500架極飛無人機完成了脫葉劑噴灑。新疆農牧業機械管理局預計,到今年年底,新疆植保無人機保有量將突破5000架。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友情鏈接

                                                民發發農業網是幫助農戶“種的出,養得好,賣的掉”的農業電子商務平臺,為農戶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發發農業網是親民的農業信息網站,助農惠民的好幫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9024770號-3
                                                 
                                                欧美xxxx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