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阿姨,上級有關部門贈送給你家的電視機已經到了,馬上給你家安裝上,家里還有啥困難隨時告訴我!9月17日下午,記者跟隨“90后”駐村第一書記周福波來到貧困戶藍秀香家走訪。
從2018年3月擔任廣西馬山縣林圩鎮伏興村第一書記以來,周福波已到藍秀香家走訪近30次。在藍秀香家2018年和2019年的扶貧手冊上,記者看到了周福波入戶幫扶的點點滴滴:2018年5月14日,入戶宣傳“以獎代補”政策、鼓勵尚未入學的孩子上學;2018年8月13日,入戶了解肉雞養殖情況;2019年4月11日,入戶帶老人到鎮衛生院辦理慢性病卡……藍秀香感激地說:“我愛人幾年前去世了,我患有高血壓,還有孩子上學,周書記對我家幫助特別大!”
來自貴州遵義農村的周福波,2016年7月從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畢業后,到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工作。剛工作不久,他就主動申請到脫貧攻堅一線。
周福波剛擔任伏興村第一書記時,不少村民心里犯嘀咕,這么年輕的干部,能做好第一書記的工作嗎?也有人說周福波是來“鍍金”的,估計做不了什么事情。
廣西馬山縣林圩鎮伏興村第一書記周福波(左)在竹鼠養殖示范基地與技術員交流(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何偉 攝
駐村以來,周福波遍訪全村15個屯700多戶村民,還努力學習當地方言,和村民交朋友。他吃住在村,一心一意為村民做實事,大家對他的態度也漸漸從最初的質疑轉變為認可。去年水稻插秧時節,他看到貧困戶覃元煌在地里忙活,撩起褲腿便下田,插完秧發現大腿上爬滿了螞蟥。
記者與周福波一起走在田間道路上、村屯大榕樹下,村民們遇見他,都熱情地打招呼:“周書記來了!”“周書記多來家里坐坐!64歲的村民王月星說:“周書記經常到村民家里走訪,大家都跟他熟悉,覺得親近!
周福波指著伏興村委會辦公樓附近一片郁郁蔥蔥的經濟林告訴記者:“這都是返鄉創業大學生周世坤帶頭種植的,他是村上重點培養的能人!
周世坤去年8月成立一家合作社種植三華李和油茶,帶動55戶貧困戶增加收入。如今,合作社已種植三華李100多畝,即將進入豐產期,今年10月周世坤還計劃將油茶種植面積擴大到500畝。
“發展產業是可持續脫貧的基礎,也是我用力特別多的地方!敝芨2ńM織制定了全村產業發展規劃,帶領致富帶頭人新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3個、家庭農場1個,多次聯系廣西大學、廣西林科院、廣西農科院專家對村里的種養業進行實地指導。
廣西馬山縣林圩鎮伏興村第一書記周福波(右)在查看返鄉創業大學生種植的三華李生長情況(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何偉 攝
目前,伏興村種植柑橘400余畝、三華李100余畝、中藥材100余畝,養殖竹鼠1萬余只、土雞1萬羽、黑山羊200余頭、黃牛70余頭,通過務工、入股、土地租賃分紅等帶動全村一半左右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胺d村曾經是‘空殼村’,去年底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2萬元,一年間全村脫貧67戶308人,貧困發生率從16.4%下降到7.35%!敝芨2ㄕf。
今年伏興村被列為預脫貧村,全村計劃脫貧43戶203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2%左右,周福波感到壓力不小。作為全村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他對照自治區脫貧摘帽標準,瞄準短板,倒排工期,奮戰在脫貧一線。
8月26日,周福波的女兒出生,但他請的陪產假還沒有休完,就又趕回村里忙碌。他說:“等伏興村脫貧摘帽了,我再好好陪陪她們!
“田野”是社會學的專業名詞,通常把到基層做調查研究稱為“田野工作”。周福波對這個詞有了新的認識:“當我雙腳踏進田地里,和貧困戶一起插秧,雙腿沾滿泥水時,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什么是‘田野’。到伏興村,我不是來‘鍍金’的,而是要把青春融進廣袤的鄉村田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