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民發發 » 資訊 » 三農人物 » 新時期大學生村官 青春無悔

                                                新時期大學生村官 青春無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發布時間:2013-01-08  瀏覽次數:462
                                                導讀:  來到農村,我經歷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這些都是在學校里、在城市中學不到的。我并不后悔當初放棄到南方發展的機會來到村里...
                                                  “來到農村,我經歷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這些都是在學校里、在城市中學不到的。我并不后悔當初放棄到南方發展的機會來到村里工作,即使最后我不能留在農村,我也不會后悔。”在農村工作快兩年了,身上已無一絲學生氣的大學生村官孫憲告訴記者,到基層工作是他無悔的選擇。1988年在白城市洮南區出生的孫憲,自從兩年前從長春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就在學校老師的推薦下來到了吉林市昌邑區孤店子鎮大荒地村,干起了村長助理的工作。大荒地村,有住家900多戶、3800多人,全村1000多公頃地,全是水田,在吉林算是個大村子,既是新農村建設典型,也曾獲得過“全國文明村鎮”的稱號。由于當初在學校學習的就是計算機相關專業,孫憲一來到村里,就被安排了最靠近他本專業的工作――村里的電腦管理和網絡化辦公。“那時候剛來,沒什么工作經驗,村里邊就給我安排了一些相對簡單的、專業對口的活兒,比如文件錄入、教村里人學電腦、在村子里開展遠程教育班之類的。隨著經驗的積累,村里又慢慢分配給我跟村民溝通、挨家挨戶到村民家里走訪、為村民解決困難等工作。”孫憲說,這些工作他干得很快樂,也很有干勁。“相對別的大學生來說,我還是比較熟悉農村生活的,適應得也比較快。其實大學生到基層工作,開頭最難,難就難在年紀輕、沒經驗、不熟悉村里的事情,這就很難開展好工作,別人也很難認可你。”他的老家就在農村,從小在農村長大、懂得鄉間土語、知道怎么跟村里人對話,沒多長時間他就在村長的幫助下認全了村子里的人。

                                                “大家都知道我了、認識我了,我在村里的工作就比較好開展了,再加上我已經開始熟悉村里的一些醫保、養老保險等等工作的政策、申報的情況,這時候他們有啥事我就能幫上忙了,遇到我解決不了的,也可以告訴他們找哪些人可以辦這事。萬事開頭難,一旦開了頭,接下來的工作就好做了。”孫憲說,他現在已經獲得了村民們的認可,村里人也愿意跟他嘮嗑,有什么事也愿意找他;不少人更是覺得他年輕、有文化,接觸的新鮮事物多,遇到事都愿意讓他給出個主意,像村里一些產業需要技術支持的時候,就有人來找他上網查種植技術或是組織個計算機遠程教育學習班。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已經徹底跟村民們打成一片了,現在他們都不把我當外人。”

                                                大學生村官從剛來的“外鄉人”變成農民的“貼心人”,又到致富奔小康的“領頭人”,從這種身份的轉變以及被村民認可的程度上來看,很容易就能看到大學生村官的成長。在對吉林市的大學生村官的采訪中,他們都坦言要把自己當成農民的一分子,虛心向農民學習,與農民交朋友,先當村民后當村官,扎根基層,真正地在農村做一番事業。

                                                而像他們這樣的大學生村官在全省各地還有不少,5月22日,記者來到遼源市東豐縣的村鎮里,走近大學生村官,與他們暢談在田野中期望與理想。

                                                “王主任不僅是咱們的帶頭人,也是咱們的貼心人!”東豐鎮橫道村的村民們這樣評價“大學生村官”王淑紅。 2010年,從白城師范學院畢業之后,王淑紅加入“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被選聘為東豐鎮橫道村主任助理。一到任就下鄉了解情況,新買的皮鞋,三個星期就開了口;上任新買的白襯衫也成了土黃色;稚嫩的手也變得粗糙長滿了繭子……這些足以見證了一個女孩由大學生到村官的轉變。王淑紅說:“雖說從小就在農村長大,可還沒真正了解過農村,大學畢業后我選擇了村官這條路,就要重新面對和逐漸了解農村。”記得剛到村里時,村里人經常會拿她調侃,“當今的社會真是變了啊,大學生懂知識卻不會種地,咱們農村人卻會種地,這不比大學生還厲害了,那還要大學生來咱村兒干啥?也就是擺擺樣子混日子罷了。”聽了這些話,王淑紅當時真想放棄了,但轉念一想,不能讓別人看不起,更重要的是想證明自己:我是大學生村官,我能行!最開始幫助村里做調查戶口的電腦錄入工作,別人3天的活兒她一上午就能完成,讓所有的村干部和老百姓對她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隨后她又開始負責村子里的黨建工作,最后協同主任處理日常的工作,一點一點做起。由起初到村子里來任何人都不認識,到現在幾乎每天上下班她都要挨家挨戶坐一坐,問問最近的生活情況、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把這些記錄下來等開會時解決。王淑紅告訴記者:“一轉眼我的村官任期即將到了,到了決定去還是留的時候。這也是我目前為止遇到的最艱難的選擇,面對都市的誘惑,我曾想過離開。但我已經扎根在農村,舍不得這里的人,也逐漸地了解和適應了農村的一切,這兩年的時間讓我學到了很多學校里沒有學到的知識,也讓我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了工作中,這是知識的延伸和補充的過程,每當面對鄉親們期盼的眼神,我總能感受到肩上的重任。我只有通過公務員考試才能留下,我愿意留下來去實現我的期望和夢想。”

                                                橫道村養殖大戶李大爺就說:“大學生村官給我們村帶來了想法的轉變,這些大學生們利用電腦網絡引導我們種植養殖,對地產蔬菜的詢價、報價和用高科技引導農民種菜,給村里幫了大忙。”李大爺說,大學生村官們充分施展所學專長,實施特色種養,利用電腦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經常為村民充實科技知識,傳授致富本領。

                                                村官王卓,是海南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的大學生。王卓告訴記者:“上大學時還真沒想過畢業又回到農村工作,但既然選擇回到農村工作,我就要踏踏實實地干好工作、服務百姓。”王卓說,她現在每日騎自行車上班,早上7時就得從家里出發,1個小時才能到單位,下班也是如此。如果遇到惡劣的天氣,只好步行3公里上下班。中午經常在村主任或村支書家“蹭”飯。“盡管每天很辛苦,但我覺得很快樂、很充實。”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前段時間在田間耕作,小王被農機刮傷了。村民把她背到家里,一邊用碘酒幫她涂抹傷口,一邊問她:“小王主任,你一個農村孩子好不容易從農村出去了咋還回來啊,受這樣的苦,圖的是什么?”“很多人不理解我,但我相信自己的選擇。在基層好好干幾年,多為農民做點實事,服務期滿后可以留任,可以考選調生,也可以考公務員,人生同樣精彩,只有這樣的青春才是無悔的。村官的經歷讓我懂得感恩,農村人的樸實作風磨平了我的學生氣,磨練了我的意志,改造了我的思想,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夠扎實下來,多種角度去思考問題。”王卓干勁十足,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網站首頁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關于我們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友情鏈接

                                                民發發農業網是幫助農戶“種的出,養得好,賣的掉”的農業電子商務平臺,為農戶提供全方位致富保障
                                                民發發農業網是親民的農業信息網站,助農惠民的好幫手
                                                CopyRight © 2012-2022 MinFaFa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9024770號-3
                                                 
                                                欧美xxxx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