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克難 實干擔當
——記帶領龍州縣率先脫貧摘帽的“扶貧書記”秦昆
龍州縣地處廣西西南邊陲,集“老、少、邊、山、窮”于一體,貧困面廣、程度深,脫貧摘帽任務艱巨,然而就在今年8月,該縣成功摘掉貧困帽,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31.79%降至2017年末的1.91%,成為廣西第一個脫貧摘帽的國定貧困縣。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離不開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更離不開領頭雁--“扶貧書記”秦昆。作為縣委書記,他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發展機遇,帶領全縣干部群眾上下一心、苦干實干,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心中有責,勇挑重擔
2011年6月,秦昆從擔任龍州縣委書記伊始,就高度重視扶貧工作,經過五年努力,該縣貧困人口由2011年的11.33萬人減至2015年末的5.08萬人,減貧率55.4%。2016年6月升任崇左市委常委后,為了龍州能夠早日摘掉貧困帽,讓全縣27萬老區人民過上幸福日子,他積極響應中央號召,毅然回到龍州,并主動請纓用兩年時間實現全縣脫貧摘帽。他的堅強決心和意志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認可,自治區決定把龍州確定為“十三五”期間廣西第一個計劃脫貧的國定貧困縣,這是機遇更是挑戰。
為兌現莊嚴承諾,秦昆率先垂范,親自擔任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和脫貧攻堅指揮部總指揮,扛起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責任,并層層簽訂責任狀,壓實縣、鄉、村、幫扶單位黨組織及掛職扶貧副書記、駐村第一書記、村(社區)“兩委”干部、幫扶責任人等各級攻堅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縣、鄉、村、屯四級網格化管理,配齊全縣47個貧困村駐村第一書記,增派12個鄉鎮扶貧副書記、47個貧困村第一主任,派出7000余名黨員干部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實施駐村夜訪、每周例會、半月匯報、微信群一天一報和“一月一評先”、爭創“紅旗村”等制度機制,形成了多點發力、各方出力、共同給力的脫貧攻堅工作格局。
身先士卒,苦干實干
上金鄉中山村隴山片區位于弄崗自然保護區莽莽深山之中,在此居住的幾十戶村民刀耕火種、肩挑馬馱,艱難維持生計。為推進該片區整村搬遷,擺脫貧困,秦昆親自帶隊,徒步翻山越嶺近8個小時挨家挨戶走訪,耐心細致做好宣傳動員,村民深受感動,終于搬出大山。在秦昆身上,像這樣深入一線親自抓落實的例子不勝枚舉。
“群眾脫貧、干部脫皮,要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边@是秦昆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而他的身體力行,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攻堅期間,他帶頭深入一線調研182天次,駐村夜訪32晚,參加脫貧勵志電視夜校29期,犧牲周六和節假日53天,全覆蓋走訪全縣47個貧困村和大部分非貧困村,行程達12萬公里,當地干部群眾稱他為“扶貧書記”。
情系百姓,一心為民
“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2017年7月,下凍鎮扶倫村布呂、板端、那造三屯產生飲用水糾紛,各方情緒激動,劍拔弩張,鄉鎮黨委、政府多次協調無果。秦昆獲悉此事后,先后六次到板端、布呂、那造三屯駐村夜訪,組織群眾代表協商,并以“六尺巷”的故事疏導化解矛盾,三屯群眾不僅冰釋前嫌,還攜手發展鄉村旅游事業!罢鏇]想到,秦書記會到村里來跟我們一起住,幫我們解決問題,指導我們發展鄉村旅游、脫貧致富!蹦窃焱屯烷L農志威道出了三屯群眾的共同心聲?h委書記講“六尺巷”的故事在當地已傳為佳話。
勵精圖治,實踐創新
“脫貧攻堅不僅要實干,還要巧干!弊鳛閺V西第一個計劃脫貧摘帽的國定貧困縣,龍州在脫貧攻堅中遇到諸多困難,且無前者經驗可循,但秦昆并不退縮,而是帶領全縣干部群眾迎難而上,大膽探索、實踐創新,推出一系列工作新舉措,走出了一條獨具龍州特色的扶貧之路。如創新實施的“易地搬遷+邊貿扶貧+駐邊守疆”模式、“第一書記產業聯盟”、易地搬遷安置點社區化管理、“馬甲書記”亮明身份服務群眾、健康扶貧大病分類救治、脫貧勵志電視夜校、網格化管理、生態扶貧“觀鳥”經濟等系列舉措,得到了上級充分肯定和推廣。
“脫貧摘帽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致富奔小康才是一場大考!痹谇乩サ膸ьI下,龍州縣成功打響了廣西國定貧困縣脫貧摘帽第一炮,樹立了全區脫貧攻堅標桿,但他沒有絲毫松懈,依然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